文 | 华商韬略 遗墨 香港变得无足轻重,但新加坡依然越来越重要,这是为何? 新加坡和香港作为曾经的“亚洲四小龙”,在90年代亚洲经济崛起中担当了重要角色。他们最为人们熟知的,就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(香港),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(新加坡)的地位。 纵观两者历年的GDP数据,可以发现香港曾一直稳居新加坡之上。 1960年至1997年,香港的GDP大约是新加坡的两倍,1997年至2010年之间香港的GDP也远超新加。然而直到2010年开始,局面突然被逆转了。 新加坡居然在经济上逆袭了香港!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。 如今,香港以高房价、金融闻名,脱实向虚的很。但曾经,香港可是亚洲制造业发展的“弄潮儿”,李嘉诚起家就靠塑料花制造业。 在20世纪60年代初,香港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了“亚洲四小龙”的龙头。而彼时,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独立,还在为如何“谋生”而发愁。 然而,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,新加坡的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。 70年代末,在李光耀的带领下,新加坡官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,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,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,成功建立起以电子电器、石油提炼、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制造业,成功跟上了西方国家调整的步调。 此后,新加坡的制造业发展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,其制造业GDP占比几乎从未低于20%,高时甚至超过25%。 新加坡生产了全球大约60%的微阵列、35%的热循环仪和质谱仪,占据了全球10%的制冷压缩机市场、30%的助听器市场以及70%的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市场……这些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引擎。 精密工程制造业,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%左右;电子产业中,新加坡生产了全球约20%的半导体设备。 在制药行业,全球收入最高的10种药品中有4种在新加坡生产,制造业为45万新加坡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占整体劳动力的12%。 而反观曾经的龙头香港,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完成制造业转型,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大规模迁往内地,制造业从此逐渐显现出空心化的现象,工业GDP占比仅有7%,制造业GDP占比更是仅有1%。 特别是1991-1997年间,香港股价和房价的增值共计7万亿港元,而这恰好等于香港在这7年间GDP总和。也就是说,这期间的香港经济全靠股价和房价撑着,制造业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。 到了1998年,香港才意识到“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,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”,随即公布数码港计划。 可惜为时晚矣。 2009年,86岁的李光耀在接受《海峡时报》专访时提起香港地产商:“他们制造出什么行销世界的产品了吗?没有!” 两年后,这句话被收录进《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》之中,以此告诫和警醒新加坡——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。 ——END—— 欢迎关注【华商韬略】,识风云人物,读韬略传奇。 版权所有,禁止私自转载!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 来自:华商韬略 |